烟花爆竹是中国传统民俗文化,是深入骨髓的文化符号。中国是烟花爆竹的故乡,烟花爆竹是中华文明重要的组成,是中国传统文化中不可多得的瑰宝。 最初,燃放鞭炮是为了驱鬼避邪。 后来,燃放烟花爆竹渐渐地演变成了一种民俗行为,逢年过节、婚丧嫁娶、学进升迁、大厦落成、生意开张、庆典活动等都要放爆竹、燃焰火。 在1400多年的发展中,燃放烟花爆竹已不仅仅是一种风俗,更成为一种传统,一种文化。 燃放烟花爆竹,是中国老百姓的一种生活习惯,但凡逢年过节,红白喜事,生意开张、新寓乔迁、生子添丁、高堂祝寿等,烟花爆竹都是烘托气氛的必然选择。 不管社会如何变化,老百姓对烟花爆竹的需求现实是不会变化的。 春节相对于中国人而言,就等于家人团圆,就必须有爆竹的噼里啪啦的热热闹闹,有烟花绽放的漫天灿烂。过年团圆的日子里,烟花爆竹是必备的,放爆竹、放烟花是吃年夜饭的必须步骤,不放烟花爆竹的年,就不能称之为中国人的年。 除了过年,在很多传统节日,比如说清明节、端午节、中秋节等等,烟花爆竹都是必不可少的,而且中国是个多民族的国家,每个少数民族都有自已的传统节日,在这些节日里,几乎没有几个不燃放烟花爆竹。 这种根深蒂固的过年、过节文化,与烟花爆竹丝丝相扣,融为一体,不可分割,烟花爆竹已经成为中国人精神需求的一部分,是中国人的生活中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。 在节日庆典、大型活动、接待礼宾等大型场合,燃放烟花爆竹烘托喜庆气氛已经成为一种普遍行为,它不仅满足主办方营造气氛的需求,也满足了群众的观赏需求。 试想一下,在申奥成功、国庆60周年、北京奥运会、上海世博会、亚运会等重要场合,没有烟花爆竹那是何等冷清。 现在不但是国内对烟花爆竹有需求,在国外的众多重要节日或者大型活动中,烟花爆竹尤其是大型烟花焰火也颇受欢迎,而且逐步成为了一种惯用的庆祝方式。在现代社会,烟花爆竹同样有着巨大的消费市场。